第四纪泥河湾阶野外现场研讨会 纪
要 2004年9月9日至12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在河北省阳原县阳原宾馆召开了第四纪泥河湾建阶野外现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席黄枝高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新生界分委员会主席张宗祜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刘凤山处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都建国工程师和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杨成主任,特邀专家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研究员和天津地矿所王强研究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第四系泥河湾阶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张宗祜院士、闵隆瑞研究员分别汇报了三年来泥河湾阶研究的进展及取得的初步成果;王喜生博士介绍了建阶剖面古地磁测试情况。与会代表到建阶剖面郝家台儿沟现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讨论,并对泥河湾地区著名的小长梁文化遗址,马圈沟文化遗址和东窑子头泥河湾剖面进行参观考察。 经两天的介绍、野外考察和讨论,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泥河湾阶研究课题组3年来所做的工作,一致认为: 1.
选择台儿沟剖面作为建阶剖面是合适的。 选择一个良好的建阶剖面是泥河湾阶研究的关键。课题组成员在阅读了大量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先后在野外考察了红崖、东窑子头、小长梁、大道坡、洞沟和小渡口等研究程度较高、知名度较大的剖面,并根据建阶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最终选择了泥河湾组地层出露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生物化石丰富、岩性适宜进行磁性地层研究及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小的台儿沟剖面作为建阶的候选层型剖面,这一选择是比较合适的。 2.
进一步明确了泥河湾组的上、下界线 泥河湾组或称泥河湾层一直视为我国北方第四纪早期的代表性地层,深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但由于泥河湾组这套河湖相地层岩相变化大、厚度变化大,故对其划分各抒己见。课题组在实测台儿沟剖面基础上,详细地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结合古地磁测试结果,进一步划分了1个群4个组。认为泥河湾组下界即第四系下限;泥河湾组上界在接近古地磁B/M界线之下的一个沉积旋回开始之处。岩石地层的划分为泥河湾阶研究奠定了基础。 3.
高精度古地磁测试和两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带的研究,基本上确定了泥河湾阶上界和底界。 台儿沟剖面自上而下33m处古地磁测试确定为B/M界线,此界线年龄为0.78百万年,其下有Pitymys hintoni(辛顿田鼠)、Allophaiomys pliocaenicus(上新异费鼠)化石组合,年龄约1.2Ma。故剖面上B/M界线应视为泥河湾阶上界。泥河湾阶下界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看,应在泥河湾组1段砂砾层底,或上新世Mimomys youhenicus、Mesosiphntus paratingi(游河模拟鼠-副丁氏鼢鼠)生物组合带之上的界线处,约2.6Ma。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对泥河湾阶下界的确定基本一致。 4.
微体化石、孢粉和化学分析等研究充实了泥河湾阶古气候古环境的内容。 在台儿沟露头剖面上,介形虫可划分出11个组合带,并在剖面中部黄色焰细砂层中发现有孔虫(Nonion tisburyensis);孢粉划分出13个组合段;CaCo3、TFe百分含量划分出30个气候小阶段。经综合分析,泥河湾古湖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扩张期和收缩期;古气候由冷、凉,偏干→温暖,偏湿与冷干交替→温→冷干与暖,偏干交替的演变过程。泥河湾阶初期气候以凉、偏干为主。 与会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明确指出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1.
年代地层单位阶是以阶的底界界线定义的。因此,从建阶要求看,泥河湾阶底界目前尚未找到直接的生物组合标志,下一步应以此为重点补做必要的工作。 2.
泥河湾阶下界附近,古地磁测试结果,未出现高斯正极性时或奥尔都威正极性事件。 针对存在问题,与会代表经充分酝酿和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1.
下一步攻克泥河湾阶下界为主要目标。在下界附近进一步寻找古生物化石证据和高精度古地磁测定,加强综合分析,必要时确立辅助剖面,力求将泥河湾阶下界研究做得更加完善。 2.
台儿沟剖面上部地层相当于中更新期周口店阶,应进一步工作,为下一步深入建阶研究奠定基础。 3.
泥河湾地区是我国北方第四系发育较好的典型地区,泥河湾组更是国内外知名。但该地区第四纪沉积相变,厚度均变化较大;同时,沿桑干河、壶流河一带新构造活动明显。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为深化国内外著名的泥河湾地区第四系的研究程度,查明该地区第四系(尤其是泥河湾组)的区域展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程度,在该地区应开展较深入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因此呼吁中国地质调查局适时在该地区安排两幅1:5万正规的地质填图以解决区内的上述问题。 全国地层委员会 2004年9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