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

 

中国陆相新近系中新统建阶研究进展

邓 涛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王伟铭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岳乐平
西北大学地质系

 

谢家阶
命名:李传夔等(1984)
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谢家组”命名地(青海省湟中县)
剖面:湟中县田家寨乡谢家村北1 km处
对比:谢家阶大致可与阿基坦阶(Aquitanian)对比
   谢家阶是中国新近系的第一个阶,因此对谢家阶的研究还将确定中国中新统的底界,即古近系/新近系界线。 

生物标志
特征:大量发育小哺乳动物,主要为进步的晚渐新世延续种类Sinolagomys pachygnathus, Atlantoxerus, Eucricetodon youngi, Parasminthus xiningensis, Tataromys suni, Tachyoryctoides kokonorensis, Diaceratherium,Sinopalaeoceros xiejiaensis
首现:长鼻类
末现:Tataromyidae,Parasminthus, Sinolagomys,Sinopalaeoceros

山旺期
命名:李传夔等(1984)
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山旺组”命名地(山东省临朐县)
剖面:临朐县上林乡解家河村西南1 km处 
对比:山旺阶大致可与布尔迪加尔阶(Burdigalian)对比
   在国内大致同期的独立岩石地层单位除山旺组以外,还包括青海西宁、湟中地区的车头沟组,以及苏、皖地区的下草湾组和洞玄观组。 
生物标志
特征:渐新世残留的大部分科已经或几乎绝迹,现生的科或亚科出现:鼯鼠亚科、熊科、长颈鹿科、 睡鼠科。啮齿目真正开始了以松鼠形类和鼠形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肉齿目完全为新肉食类所代替。奇蹄目没落,只有犀科、爪兽科和马科中新出现的安琪马属较常见。反刍类明显分化。 
首现: Megacricetodon, Democricetodon, Alloptox, Hemicyon, Plesiaceratherium, Anchitherium Hyotherium

层型选择
兰州盆地
  建立山旺阶下界层型的一个有利地点。咸水河组中段的时代为早中新世,含张家坪和对亭沟动物群, 明确地出现了象类的化石。咸水河中段应该存在定义的山旺阶的下界,在对亭沟剖面应位于含对亭沟动物群的层位与含张家坪动物群的层位之间。
秦安
  建立山旺阶下界层型的理想地点之一。从22 Ma到6.2 Ma的几乎连续的风成沉积序列,发现了7个小哺乳动物组合。 

通古尔阶
命名:李传夔等(1984)
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通古尔组”(内蒙古苏尼特左旗)
剖面:苏尼特左旗赛汗高毕苏木东南约15 km 
对比:通古尔阶大致可与兰哥阶和塞拉瓦尔阶(Langhian and Serravallian)对比
  与本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甘肃兰州盆地和青海西宁盆地的咸水河组、陕西的寇家村组和冷水沟组、云南的小龙潭组、湖北房县地区的沙坪组等。 

生物标志
特征:长鼻目和反刍类的种类明显增加,新出现的科有跳鼠科和鬣狗科。梳齿鼠科、拟速掘鼠科在通古尔期最后一次出现。 新出现的属较多。
首现:Heterosminthus, Plesiodipus, Bellatona,Platybelodon, Kubanochoerus, Ictitherium
末现:Megacricetodon, Democricetodon, Alloptox,Hemicyon, Plesiaceratherium
 

保德阶
命名:裴文中等(1963)
阶名:源自著名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山西省保德县
剖面:保德县腰庄乡冀家沟,在县城东面约7 km处 
对比:保德阶大致可与托尔通阶和墨西拿阶(Tortonian and Messinian)对比
   与本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甘肃临夏盆地的柳树组、陕西的灞河组和蓝田组、山西榆社的马会组、云南的小河组和石灰坝组、西藏吉隆的沃马组等。

生物标志
特征:啮齿目中的鼠形类占绝对统治地位,鼠科崛起,鼢鼠科、竹鼠科和豪猪科出现;鼬科、鬣狗科和猫科开始繁盛;长鼻目进一步多样化;奇蹄目以三趾马属和大唇犀属占优势,爪兽科和貘科趋于衰落;反刍类和其他偶蹄类更加蓬勃发展。
首现:Sinocastor, Kowalskia, Sinocricetus, Eozapus Lophocricetus, Apodemus, Alilepus, Ochotona, Mustela Machairodus, Tetralophodon, Stegodon, Hipparion Chleuastochoerus, Cervavitus, Honannotherium
末现:Myocricetodon, Pseudaplodon, Dinocrocuta Amphicyon, Adcrocuta, Indarc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