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工作进展:
全球石炭纪杜内—维宪阶界线层型(Tournaisian-Visean Boundary)
侯鸿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一、野外工作
二、室内工作
2003年报6月,撰写了 “全球杜内-维宪阶界线层型和点位的建议”。提交2004年8月年荷兰召开的国际石炭纪地层委员会会议讨论。已获杜内—维宪阶界线工作组通过。
1、编制杜内-维宪阶界线层古地理图
根据1:50,000广西区域地质测量,杜内-维宪阶界线层的分布取得了大量新资料。象州运江,富钟等地发现了盆地相沉积,桂林以南亦发现了斜坡相沉积。据此,重新编制了华南杜内-维宪阶界线层地理图。
2、杜内阶-维宪阶界线磁性地层研究
利用古地磁专用小型钻机采集古地磁标本97块,样品采样间隔在0.2-1.2米之间,多数情况下保证每米2-3块标本,达到高密度采样标准。在界线附近每米达3-5块标本。每块标本在古地磁实验室内加工成高2.2-2.5厘米的标准测试样品,对其中的90块样品进行了古地磁测试。 3、分析结果
天然剩磁强度很弱,载磁矿物为低温解阻矿物。样品中所保留的剩磁可能为后期重磁化的结果,没有能够揭示出石炭纪原生的剩磁方向,因此,无法进行磁性地层学的进一步探讨和地层对比。 三、已发表成果
 |
侯鸿飞,德维伊思特 F. X., 2002. 石炭纪杜内—维宪阶界线定义介绍, 地层学杂志,26 (4),pp. 393-396。 |
 |
Devuyst F.X., Hance L., Hou H., Wu X., Tian S., Coen M., Sevastopulo G., 2003. A proposed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for the base of the Visean stage (Carboniferous): the Pengchong section, Guangxi, South China. Episodes, Vol.26, no.2, pp.105-115. |
四、研究成果
建立界线层型程序的第一步首先是确定界线定义,其次才是确定体现这一定义的界线层型和界线点。这两者是相互连系的。显生宙界线定义一般是建立在连续生物演化谱系中,而连续的地层剖面为寻找无间断的生物发育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
鹿寨组碰冲段沉积岩 |
厚度不等(20-150cm)的暗灰色灰岩,薄层(10-20cm)黑色钙质页岩组成。下部灰岩比例多,厚度大;上部页岩及薄层灰岩比例及厚度增加。
沉积构造:水平层理为主,偶见波状斜层理。
微相:
1,圆形生物屑,岩屑泥粒灰岩,粒灰岩(Mf1);
2,中粒,富有机质生物屑泥粒灰岩,含海棉骨针及放射虫,薄层或厚层顶部(Mf2);
3, 细粒分选极好,纹层状,富有机质泥灰岩,均为薄层(Mf3)。
 |
2003年, 荷兰召开的国际石炭系和二叠系地质大会期间,国际杜内维宪界线工作组全体通过碰冲为GSSP。
Dear Hongfei,
The Utrecht meeting is over and was a success. Approval of the Pengchong GSSP makes no doubt and follows the normal procedure. George has to inform officialy the SCCS that all members of the working group agree with the proposal (it is obvious!). Than, we need to submit the proposal at the SCS
for approval during the next IGC congress in Florence. Everybody recognize the huge amount of work done on this section and no other proposal were submitted. |
 |
意义
1 促进大比例尺区域地质测量
2 提供全球一个新层型
3 推出新的SCCS中国选举委员 |
|
 |
|
 |
工作概况
测制观察了9个剖面
a. 广西富川附近欧家冲组剖面。
b. 广西钟山望高东村组、待建组、额头村组剖面。
c. 广西钟山公安五指山组、融县组剖面。
d. 广西阳朔兴坪东村组、“兴坪舌状体”、额头村组剖面。
e. 广西阳朔白沙五指山组剖面。
f. 广西桂林铁山五指山组、融县组剖面。
g. 广西临桂榴江组、五指山组、鹿寨组剖面。
h. 广西南丹巴平五指山组剖面。
采样品:有孔虫样50块;牙形刺样82块。 |
 |
一些认识
1.在广西富川,钟山望高确定了欧家冲组与待建组(泥灰岩相)为同期异相沉积关系:
2.初步确定在浅水台地相的东村组与额头村组之间有一相当待建阶(欧家冲阶)的深水硅质条带灰岩舌状体的存在:
3.根据上述9条剖面以及相关地层资料,初步确定了与欧家冲组相当的不同相区的岩石层段。并进行了层序划分,其底界为Ⅰ型层序界面(图4),顶界为Ⅱ型层序界面。
4.待建阶(欧家冲阶)界线定义:以牙形刺Paimatolepis rugosa trachytera的首次出现为其底界。在其它相区,相当于锡矿山组与欧家冲组之间,普遍都有一个间断面的存在。故以trachytera首次出现作为待建阶(欧家冲阶)的底界,利于不同相区的地层对比,因此是适宜的。 |
 |
待建阶界线层型与单位层型的选定
根据初步发现,南丹巴平五指山组产有Palmatolepis rugosa trachytera(共生菊石Clymenia等),Paimatolepis perlobata postera,Pal. g. expansa等;桂林铁山五指山组产有Pal. r. trachytera,顶部尚发现邵东阶的有孔虫化石。其它如钟山公安剖面、阳朔白沙剖面亦有trachytera 和postera的发现。目前掌握的资料以南丹巴平和桂林铁山两地的剖面为好,但均需进一步进行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