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亚智梁阶 Yazhiliangian Stage(T13)
(1)命名及层型剖面 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工作组于1999年12月在北京十三陵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提出(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阶名源于西藏聂拉木县土隆村附近的亚智梁;层型剖面位于土隆村西南侧山坡上。
(2)生物标志 亚智梁阶的底界以牙形石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的首现为标志(比传统的以菊石Trachycerasaon定义的底界要低)。本阶自下而上包含4个菊石带:Trachyceras-Discotopites带,Indonesites dieneri带,Hoplotropites带和Parahauerites acutus带。本阶中的牙形石似仅存一个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带,其首现和消失分别标志本阶的底界和顶界。
(3)层型剖面岩性特征 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组成,下部夹较多砂页岩,上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厚约100m。
(4)同期岩石地层单位 与亚智梁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藏南喜马拉雅地区的海相地层,包括赖布西组顶部至扎木热组;青藏高原和我国其他地区多为非正常海相沉积,以各类碎屑沉积(包括火山碎屑)岩为主,偶夹少量碳酸盐岩,如唐古拉山地区的结扎群(东茅陇组和肖恰错组)、藏东地区的甲丕拉组,滇西地区的牛喝塘组至大水塘组,四川龙门山地区的马鞍塘组,滇黔地区的竹竿坡组至瓦窑组,东南地区的红卫坑组或出炭垅组等。
(5)对比 亚智梁阶大致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卡尼阶(Carnian)。
(6)底界年龄 目前暂以上、下阶界线年龄的平均值237Ma作为本阶底界界线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