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隆阶 Tulongian StageT23

  (1)命名及层型剖面 由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工作组于199912月在北京十三陵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预备会期间提出(全国地层委员会,2001);阶名源于西藏聂拉木县土隆村。层型剖面位于土隆村附近的山坡上。

  (2)生物标志 在层型剖面上,土隆阶的底界定义在菊石Nodotibetites nodosus带之底,以菊石Tropitidae科的消失和Tibetitidae科及Juvavitidae科的兴起为界线处的重要标志。此菊石带大致相当于牙形石Epigondolella abneptis带。在北喜马拉雅地区,土隆阶自下而上包含5个菊石带:Nodotibetites nodosus带,CriesbachitesGonionotites带,Indojuvavites angulatus带,Cyrtopleurites socius带和Himavatites columbianus带。在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岭地区,土隆阶自下而上含5个牙形石带:Epigondolella abneptis带,E.multidentata带,E.bidentata带,Parvigondolella andrusovi带和Misikella posthernsteini带。

  (3)层型剖面岩性特征 下部为较深水相的页岩、灰岩及生物灰岩;上部渐变为滨岸相的粗碎屑岩。厚123.5m

  (4)同期岩石地层单位 与土隆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在西藏聂拉木地区包括达沙隆组至曲龙贡巴组和德日荣组,在藏东地区为波里拉组和巴贡组,川西北龙门山地区的垮洪洞组至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南祁连山地区的尕勒得寺组,在东南沿海沉积区,主要由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夹煤层组成,如:大坑组上部和文宾山组、小水组和头木冲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本阶地层由深海硅质岩、凝灰岩夹灰岩组成,相当于镇江组中、上部。

  (5)对比 土隆阶大致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诺利阶至瑞替阶(NorianandRhaetian)。

备注:出席该预备会议的工作组成员有:杨遵仪,殷鸿福,范嘉松,陈楚震,刘增乾,李子舜,童金南等(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