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谢家阶 Xiejian StageN11

  (1)命名及层型剖面 由李传夔、吴文裕、邱铸鼎1984年命名;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谢家组”的命名地,青海省湟中县谢家。层型剖面位于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谢家村北1km处。

  (2)生物标志 以大量发育小哺乳动物为特征。其中大部分为具明显进步特征的晚渐新世延续来的种类,如:Sinolagomys pachygnathusAtlantoxerusEucricetodon youngi Parasminthus xiningensisTataromys suniTachyoryctoides kokonorensis等。但其中塔塔鼠科,ParasminthusSinolagomysDzungariotheriumSinopalaeoceros等在谢家期是最后一次出现,此后即消失。此外,谢家阶含有两个孢粉组合,下部为Piceaepollenites-Ulmipollenites组合,以后者占优势;上部为Potamogeton-Quercoidites组合,以前者占优势。

  (3)层型剖面岩性特征 底部为砂、砾岩互层;下部为棕黄色、红棕色块状和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底部夹砂砾岩和泥质石膏岩,顶部为巨厚层砂砾岩;上部以棕黄色块状含粉砂钙质泥岩为主。厚75195m

  (4)同期岩石地层单位 谢家期的陆相沉积在我国北方和长江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因目前研究程度所限,常难以与其后时期形成的沉积详细划分。与本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甘肃临夏地区的椒子沟组,青海湟中地区的谢家组等。

  (5)对比 本阶大致可与国际地层表中的阿基坦阶(Aquitanian)对比。